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活动
以“人大之问”助“环境之优”系列报道之一 既是监与督 更是鼓与呼

日期:2025-08-25 浏览次数: 字体:[ ] 视力保护色: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当前,辖区企业和人大代表对建邺总体营商环境的感知度如何,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还有哪些“短板”和“弱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这些问题,一直是本届人大常委会关注的焦点。

今年建邺“新春第一会”,区委以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动员全区上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抓好营商环境。

区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区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作为年度重点议题,旨在助推全区营商环境不断向优、向强、向好,让开放的建邺更具活力,为实现“两建成一首发”目标保驾护航。

选准课题 靶向监督

专题询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法定方式。一问一答尽显监督之力,一言一语皆为发展大计。组织好这次专题询问,既考验人大工作能否准确反映企业民声,又检验“一府两院”实际工作质效。

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专题询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的实施方案》,从今年4月份开始启动到年底收尾,将工作划分为筹划准备、专题调研、组织实施、跟踪问效四个阶段。专门邀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读全市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与区发改委深入对接,掌握全区营商环境基本情况。

在常委会主要领导的统筹下,4位副主任分别牵头组成4个调研组,涵盖全区30余个单位部门和园区,组织召开座谈会21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从市场准入、政务服务到法治保障、科创资源,从政策供给、金融支持到民生配套、园区服务,实现营商环境课题监督全覆盖,为听取和审议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做好准备。

聚焦主题 深入调研  

营商环境如何,社会和群众的感受最真切,企业和代表的答卷更直接。

为确保专题询问问得准、问得实,问出市场主体关切、问出矛盾问题症结,区人大常委会以问题为导向,“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系统性调研。

走访120余家驻区企业,从生产经营、技术研发到人才招聘、政策享受,细致倾听企业最真实的诉求。设置“区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调查问卷”二维码,积极发挥街道园区“小莫”作用,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园区、载体,收集近1500份问卷样本。

同时,对2022年至2025年企业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9310条投诉工单逐条梳理,从高频问题中捕捉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期盼和诉求,让调研数据更具代表性、问题指向更精准。

各调研组历时3个月,全面查找区内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和不足,对如何优化进行深入思考,为专题询问做足了功课。

同题共答 凝聚合力

市区人大代表积极响应、主动担当,以 “主人翁”姿态投身调研工作。

多名法律行业的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度参与法治营商环境问卷部分的打磨完善,他们结合自身执业经验,梳理出企业经营中常见的合同纠纷、行政审批流程等典型案例,为问卷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同时,针对问卷中涉及的法律条款适用、权益保障措施等内容,逐条进行专业审核,提出多项修改建议,确保问卷的设置既具专业性,又能精准反映企业在法治环境中的真实诉求,为调研的科学性筑牢专业根基。

全区企业家人大代表带头填写营商环境问卷,将自身经营中的痛点、难点以及对优化环境的期盼清晰呈现。

不仅如此,他们依托人大 “家站点” 平台,积极走访联系区内企业,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方式,广泛宣传调研意义,引导企业负责人放下顾虑、畅所欲言,带动更多市场主体积极参与问卷填写,有效扩大了调研覆盖面,让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

找准问题 动真碰硬

调研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类施策,让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

聚焦共性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对调研中发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务服务效能不足、执法规范性待提升等共性问题,调研组进行归纳筛选,形成清晰的问题清单,作为专题询问的“题库”。为确保问题精准,还通过二次调研深入企业、部门进行佐证,既听企业“吐槽”,也向部门核实,让每个问题都有事实支撑,为专题询问“靶向发力”打下基础。

紧盯个性问题,推动“即时解决”。对企业反映的个性化诉求,区人大常委会不拖延、不推诿,第一时间转交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如在走访文旅企业时,清源围棋负责人提到“希望在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提升知名度,但缺乏与街道社区的对接渠道”。调研组得知后,立即与沙洲街道沟通协调,很快帮助企业对接了3个社区,公益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没想到问题反映后这么快就解决了,人大的效率让我们暖心!”清源围棋负责人感慨道。

目前,专题询问会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拟于9月初召开,届时将有10余个区级单位部门现场应询,应询不汇报工作、不谈成绩,只回答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询问问题在会前严格保密,不外透、不演练,全程“闭卷考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最新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