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张莺:教心融责,温馨陪伴共“童”成长 |
||||
|
||||
简介: 张莺,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教科室副主任,建邺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履职期间提出“太清路:主题特色国际文化街区建设”等建议并推动落实。 座右铭: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张莺 履职故事: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一位耕耘者以知识播种,爱心滋养,在孩子的心田上播撒希望,静待未来之花绽放。她在三尺讲台上熠熠生辉的同时也将满腔热血投入到了人大代表的工作中,将自身化作连接群众与教育事业的坚实桥梁。她,就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教科室副主任张莺。 寓教于乐 点亮童心智慧之光 暑期孩子“看护难、无去处”是多数双职工家庭的困扰,同样身为人母的张莺关注到了这一社会现象。于是在得知其所在选区——新河社区将在今年暑托班内开设“人大代表课堂”主题活动时,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与。 前期备课过程中,张莺多次深入社区,与双职工家庭面对面交流,细致倾听、分析家长们在暑假期间对孩子教育和陪伴的多样化需求。她立足本职教育岗位,运用人大代表身份,与孩子们亲切互动,深入了解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在、现阶段遇到的难点以及期望的学习方式,收集到了一批宝贵的反馈回音。 此后,张莺结合多年积累的教育心得与实践智慧,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精心设计出一套符合暑托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的英语课堂。她巧妙地运用“绘本共读”模式,通过生动活泼的演绎式叙事手法,在无形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她的创新课堂模式新颖且有效,蕴含诸多值得借鉴和分享的教育智慧。“下一步,我将持续推广该模式,让英语学习成果惠及更多家庭,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张莺说。 文化交融 绘就街区崭新蓝图 多年的执教生涯让张莺意识到,知识的力量足以点亮青少年的未来之路。于是,她不仅着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是致力于探索课堂之外的教育新路径。 2020年,建邺区打造的喵喵街、银杏里两条网红街巷刷屏朋友圈,新兴街巷以其独特的主题和风貌吸引着公众眼球,更是传递出本土文化的魅力。这一现象深深触动了张莺,她敏锐地捕捉到了将教育带入生动活泼的课外世界的无限可能。于是,一个构想在她心中悄然萌芽——建设一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同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国际文化街区。 一个城市的街区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兴衰,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更是实现文化生命力的延伸。“太清路东西向一条街上有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南京市非遗学院四所学校,临近校区、人流量大,如果以太清路为主线打造一条国际文化街区,即使是在上下学的路上也可以让学生及家长受到知识与文化的熏陶。”说起在太清路建设主题特色国际文化街区的初心,张莺便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将这个想法推动落地,张莺经常利用选民接待日契机,与当地居民深入探讨。“设计方案要真正贴合受众需求,才能推动下去。”为此,张莺积极走访,广泛听取居民,尤其是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研究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南外精神和非遗学院的文化传承理念,她详细制定了将两者元素融入街区建设的方案。很快,这个建议就受到了建邺区有关部门的关注,目前该建议已被纳入储备项目,待完善成熟后将被纳入城建计划实施。 我眼中的人大代表: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教学副校长 许岚: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这份关爱成为她奉献社会关心民生的原始动力。她致力于将教育的热忱与人大代表的责任无缝融合,不仅在讲台上播撒知识的种子,更在社会的广阔舞台上积极倡导并推动与教育、安全等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各项举措。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