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安全度汛 区人大江心洲街道工委调研辖区防汛排涝工作 |
||||
|
||||
四面环水的特点决定了江心洲街道每年防汛抢险应急能力在线的重大意义。为确保安全度汛,督促增强全岛防汛排涝能力,4月25日,区人大江心洲街道工委组织16名区人大代表和街道议政代表调研视察街道防汛抢险演练、查看排涝泵站运转和抢险物资储备等情况。 图为演练现场 “大江侧新建的四个泵站,一个泵站的排水量相当于过去9个老机站的排水总量。”在枫林排涝泵站,代表们感受了泵站强大的排水能力。“演练开始!”随着一声令下,30名来自社区的民兵和驻街企业的抢险队人员在洲头凤凰台段快速集结,叠码土包、打养水盆,模拟连日大雨导致江堤背水坡出现渗漏时的应急抢险实操。 “麻包每年更换没有?”在整齐码放麻包、长木、抽水泵等防汛物资的街道水利仓库内,参与调研的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明浩仔细询问街道相关负责人。来到最后一站——洲泰社区水利仓库内,社区主任杨世琴指着地上四五排抽水泵介绍:“这些抽水泵刚保养过!”她提到,仓库自2018年建立以来还没有大规模地动用过物资,但社区每年都会出资保养、更换,以防不时之需。 “街级仓库的麻包每年都会更新,替换下的老旧麻包我们放在演练时使用,也不会浪费。”街道农水科杨涛科长向代表们介绍。从农村土堤到新建的23公里城市标准防洪堤,从过去的行路不易到如今刚举行完环岛半程马拉松的平整赛道……同十年前相比,江心洲的防汛能力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的江堤也经受住了2020年长江超历史记录水位的考验。十年前,岛上共有9座排涝机站,总排涝能力约每秒17立方米,如今4座新建成的泵站,总排涝能力增长到每秒60立方米,整体提高了将近四倍。并且,以前岛内的河道多为土质河道、自然水道,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都不强,现在的河道都是标准的市政河道,蓄水和排水能力明显增强。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防汛工作关系到江心洲近4万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南京市污水处理厂、气象局等驻街企事业单位和南京长江隧道、夹江大桥、江心洲大桥、地铁10号线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受到全岛、全区乃至全南京市的高度关注,也成为人大代表们每年关注的重点领域所在。 据了解,江心洲地区自有人大代表以来,每年都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防汛调研视察,为提升防汛应急能力积极建言献策。“虽然防汛的科技手段、硬件设施都在增强,还是建议加强组织抢险演练,训练人员的防汛抢险能力。码包时怎么一包一包压实?集结水平能不能再迅速些?每年起到实效的防汛抢险演练组织不能低于一次。”区人大代表魏巍建议。 参与完成整个调研视察过程,街道议政代表、69岁的绿园社区居民李南生非常感动。“从过去把江堤保护分段到户,到现在市、区、街、社区层层重视,我感觉我们现在虽然硬件设施提升很大,政府对防汛工作却并未放松。作为新岛民,我更安心了,也会把这次调研的所见所闻向社区群众进行实实在在地宣传。” “过去防汛的硬件设施基础条件是农村标准,经济条件比较匮乏,因此,过去人大代表的视察更多侧重于硬件的设备能否正常运转、河道有没有堵点、江堤险工地段的隐患是否排除、防汛物资的储备是否到位等方面。”区人大江心洲街道工委主任谢玉强介绍了这些年来,人大代表对防汛排涝工作关注重点的转变,“随着江岛的全面开发,防汛硬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极大改善,经济条件也有所好转,现在我们视察的重点更多侧重于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应急聚集抢险能力、综合保障服务能力等方面是否到位。” “每年能否安全度汛,是我们人大代表心中‘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沉甸甸的责任和承诺。”谢玉强主任强调,区人大江心洲街道工委将持续把开展防汛排涝工作视察调研活动逐年开展下去,提建议促完善,用人大代表的力量助力洲岛安全。 供稿:赵 晖 审核:谢玉强 校对:程慧敏 发布:俞丽丽 林旭东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