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头部科技企业创新生态建设的调研 |
||||
|
||||
近年来,我区按照创新名城建设的部署,以打造创新名城展示区为目标,以重大科技项目招引为突破,以头部科技企业创新生态建设为重点,带动和引领科技创新蓬勃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瞄准全国数字经济20强,重点聚焦金融+科技服务业、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总部基地和产业高地,全国互联网十强中已有八强落户,40多家数字经济总部汇聚,初步形成了数字经济生态圈和千亿级产业规模集群,有效提升了区域创业水平,激发了创新活力。 一、优化创新生态,吸引头部科技企业落户,推动大树移植 近年来,建邺区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持续推出系列创新政策,加强企业服务,坚持“有求必应 无事不扰”做好企业服务,打造“建功立邺 到此莫愁”服务品牌,不断吸引头部科技企业落户。 一是重视科技创新政策引领,增强政策引导力。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落实好三年来市委关于科技创新的市委1号文件,将文件的贯彻落实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组织创新名城送政策“百千万”宣传服务工程,召开科技创新政策宣讲会、管理服务办法培训会,并通过微信、QQ工作群进行线上宣传,印制各类宣传资料,下发创新主体广泛宣传,努力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结合我区实际,梳理政策条款,研究制定区域创新政策,正进一步修订“建邺十六条”2.0。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了头部科技企业纷纷落户,自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科大讯飞南京区域中心、腾讯云启产业基地等龙头型科技企业项目落户以来,字节跳动江苏公司、滴滴华东总部、360智慧科技区域总部、优必选江苏总部、京东集团区域总部、58集团江苏总部等一批带动影响力高、辐射力大的数字经济企业总部先后落户。 二是着眼产业定位固强补弱,增强产业集聚度。着眼“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的要求和打造主城区创新密度最高、创新活力最强的创新名城展示区目标,结合传统的科技服务业和现代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吸引头部科技企业及其关联企业集聚,形成上下流产业链。比如,当前阿里系、小米系、科大系等高新龙头企业的生态链企业纷纷落户,在建邺逐渐集聚,其中,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南京分校正式落地建邺揭牌,成为淘宝大学首个直属分校;小米有品全球首家线下旗舰店落户我区。这将有效吸引行业优质企业的入驻,极大地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重点抓好企业服务力度,增强区域吸引力。积极主动做好企业服务,点对点宣传创新政策,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及时性兑现创新政策,构建常态化走访科技企业机制,科技局领导班子年均走访重点企业50余家次,为企业创新发展倾心服务。疫情发生以来,及时兑现政策,先后为100余家科技企业兑现高企奖励、入库奖励等共计5081万元,为2家新型研发机构兑现开办经费及运营补助等1000万元,为14家企业兑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奖励164万,组织评审并兑现创新券185项共计545万余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年初甲骨文公司签约落户我区甲骨文(南京)人工智能数字科技人才创新中心,其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基于我区的“三好”:即产业生态环境好,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纷纷集聚建邺;营商环境好,建邺区在政策制定、过渡空间落实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招商团队专业素养好,从项目接洽、考察交流、合作商定等方面,感受到建邺团队的专业和诚意。 二、发挥辐射功能,发挥头部科技企业作用,推进育苗造林 头部科技企业落地后,我们注重充分发挥其品牌好、体量大、产业集聚能力强的功能,利用其生态链辐射和带动产业积聚发展,构建头部科技创新生态圈。 一是建设总部载体,提升建邺形象。头部科技企业落户后纷纷拿地,建设总部载体,所设计的建筑项目体量大、投资大、设计新,将成为我区的标志性建筑,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建邺形象。比如,阿里巴巴江苏总部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地上建设面积55万平米),总投资81亿,包括办公、新零售、智慧酒店等业态。项目一期工程预计2023年底建成,建成后可容纳3000名阿里团队及2万名生态圈内企业落地。二期工程2024年底建成,建成后将可容纳3万人办公。小米集团华东总部总投资30亿元,总建筑面积36.2万平方米,未来将重点打造成为除小米北京总部外全国最大的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入驻小米手机南京研发中心、互联网研发中心、小米有品全国总部、有品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建设研发项目、小米中国区江苏省公司、生态链、科技创新企业,建成后也将成为我区有影响力的地标之一。 二是扩大人员规模,集聚优质人才。头部科技企业落地后,依托南京丰富的科教资料和高教优势,导入和招募员工,扩大规模,为建邺集聚了优质人才,优化了人才结构。作为总部园区落成前过渡办公使用的阿里巴巴南京办公中心,2018年12月28日首批员工搬迁入驻,2019年5月已入驻员工近600人,现入驻人员已超过1,200人,预计今年底入驻人员将超过4,000人。小米集团在建邺落户后,工作人员从上百人迅速扩张,目前员工规模已超1600余人。 三是培育科技企业,积聚产业资源。小米在我区落地小米华东总部项目及小米有品全国总部项目后,相继成立了多家公司,汇聚生态圈企业:小米华东总部相关产业已在建邺高新区成立谧空间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三家公司;小米有品全国总部相关产业已在建邺高新区成立有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小米有品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小米生态链相关产业已在建邺高新区成立有生品见(南京)商贸有限公司、南京遍宇联动科技有限公司、华米(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小米在南京布局了有品电商部、中国区、手机部、互联网1部、互联网2部、互联网3部、互联网4部、电视部、信息部以及供应链、营销等部门的分支机构和多家生态链企业,将发展定位为小米集团北京外最大的软件研发基地。 四是孵化引进企业,助力创新创业。基于江苏和南京的科技人才优势,一家头部企业可以带动一条生态链,培育中小创业创新企业,产业带动效应明显。我们注重发挥阿里云创新中心、蜂巢互联全国研发总部等公共创新平台的作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整体实力。阿里巴巴全国首家自营创新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入驻后,计划每年引进科技型企业25家、阿里系企业10家,带动创新创业人数超过1.5万人。小米科技华东总部落户后,将有30家以上小米生态链企业落户,带动1万人创新创业。 五是举办系列活动,扩大建邺影响。阿里云创新中心于去年3月落户我区后,于去年8月底正式投入运营,围绕智慧城市产业,已先后组织开展AI赛道明星班、创峰会、创新大赛等多场活动,培训企业家,进行银企对接,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等,扩大了建邺的影响力。后期将依托阿里巴巴强大的资源,会持续开展相关系列活动,为我区科技企业进行赋能。 六是服务经济建设,助力社会发展。淘宝大学落地我区后,同步在宿迁、徐州、淮安等三地开设人才培训基地,已培育本地电商人才累计超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持。阿里巴巴积极服务公共出行,已经实现南京地铁扫码过闸, 移动支付。阿里巴巴开发的钉钉系统为我区网上办公提供了积极支持,并在疫情期间社会各单位的办公、教学等活动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小米科技落地后做出了积极的经济贡献:去年小米南京营业额为11.02亿,纳税3500万元,外资引进2.436亿元人民币;小米有品平台成交额突破100亿,社零额1.98亿元,小米南京的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均超过100%。 三、打造科创森林,加强头部科技企业引领,实现老树新芽 虽然我区科技创新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着科技企业数量偏少、高企培育基础薄弱、科创载体质量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借助招引落地的头部科技企业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打造枝繁叶茂的“科创企业森林”,这也是下一步加强头部科技企业创新生态建设作用的努力方向。 一是用好创新政策,培植创新主体。研究现行市、区创新政策,总结现有区科技政策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发展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建邺十六条”2.0,实现对各类创新主体的精准服务、精确发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头部科技企业生态链企业向我区加速积聚。比如,小米计划待总部项目建成后会向我区迁入生态链企业约100家,将补充高质量的科技企业,有效盘活市场创新力量。 二是探索新研建设,摸索共建之路。新型研发机构是“两落地一融合”的重点工程,是校地合作的产物和产学研转化的桥梁,一些头部科技企业曾表示想利用自身科技资源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但由于受新研条件设置、准入门槛限制难以实现。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探索头部科技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可能性与建设路径,有效增强头部科技企业参与创新名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引入新鲜血液。 三是用好金融产品,对接产业基金。作为金融集聚区,我区具有丰富的金融资源优势,先后推出“建邺高新进园宝”、“建邺高新进园宝2.0”系列产品支持区内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效果初显。头部科技企业也有丰富的金融优势,可以借助其产业基金,助力我区科技企业发展。比如小米集团有意向拟设立长三角基金项目,主要投资小米产业链上的项目,我区也有丰富的创业项目可以投资,可以深化合作、互利共赢。 四是办好重大活动,搭建交流平台。自去年以来,南京市连续组织开展了两个年度的创新周系列活动,创新周期间活动多、嘉宾多、论坛多、对接多、签约多,是加强科技对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进入“双循环”,科技交流与合作更加重要。利用创新周这个创新交流平台,邀请头部科技企业参与创新对话,或承办相关专场活动,能很好地推动头部科技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影响和带动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