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初心 话发展 | 祝群:从跟着跑到带着跑 她为建邺青年教师“搭台子” |
||||
|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四十周年,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拉开序幕的一年。这些年来,建邺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建邺区的人大代表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近期,建邺区人大常委会以“诉初心,话发展——我与人大那些事儿”为主题,寻访了部分老代表,为我们讲述这些年代表们经历的点点滴滴,以人大代表的精神风貌和履职故事展现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代表档案 祝群,曾任石鼓路小学教师,秣陵路小学教导主任,泰仓巷小学副校长,1996年至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任教研员。建邺区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初心故事 机缘巧合走上三尺讲台,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贯穿她整个芳华,简简单单的经历,一如祝群平平淡淡的几十年。9岁时,她幸运地踏进南外校园,成了这所名校开门迎接的第一批学生,“16岁那年,各学校老师都被下放,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南京市从高中生中选拔新教师。”出乎意料,正在上初中的祝群临危受命,集训一周,立马上岗。 “本该读书的年纪,却去教书了。”彼时,祝群被安排到建邺区的石鼓路小学教数学,在那里,她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的“启蒙人”,“师父觉得我有灵气,对我倾囊相授。我比他慢两个课时,先听他的课,再去给学生上课。”在这段“跟着跑”的日子里,祝群学到的不仅是如何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初心。 祝群说,当老师、进课堂,就要把最好的东西给到学生,尽最大的努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曾经遇到一个女学生,跟着外婆长大,没上过幼儿园,特胆小,来报到的时候还紧紧攥着家人的衣角。”一次偶然机会,祝群发现这个孩子有点“不一样”,“特别自律,上课就是比别的孩子专心,做什么都格外认真。于是我让她当班长,后来的一整个学期,她没做错过一道数学题。”这个女孩,就是现在南京一中的副校长叶红。 1996年,祝群被调任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任教研员。两年后,她当选为建邺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不久后,恰逢区划调整、河西大开发,石鼓路小学、南京五中等优质教育资源被划归他区,建邺区的骨干教师队伍一时有些“跟不上”,“当时区里在小学数学这块没有特级教师,只留下两位业务精湛的男老师——张勇成、王凌,我就请专家来培训、请特级教师来开课,给他们争取展示机会,很快,二位潜力股便成了区里的品牌。”令祝群特别欣慰的是,张勇成如今已是新城小学北校区校长,王凌还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利用业务时间为青年教师“搭台子”,“力所能及地去扶持年轻教师,成了建邺教育界不成文的传统。” 自1998年当选区人大代表以来,祝群就像对待本职工作一样,踏踏实实履职,勤勤恳恳为民。作为教育界别的人大代表,祝群先后提交过不少关于学校重建、扩建、改建的建议,“记忆最深的,是关于‘莫愁职校选址、搬迁’的建议。他们学校校长找到我,说想要创品牌,但硬件条件还不够,我一想,建邺缺的不就是响当当的品牌嘛!”于是,祝群联合其他几位代表向区人大提交建议,在多方推动下,建议很快就得到落实,莫愁职校在原址扩建,现已成为南京市第一批国家级模范职业学校。“开始做人大代表时,我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挺想做点事情,加上教研员的身份,让我能常在各个学校跑,走到哪里都会下意识听听大伙儿的想法。” 2009年,祝群从教师进修学校退休,但她的使命并没有因此画上句点,“我在致远外小当教学顾问,每学期不定期去听课,发挥余热,继续给建邺培养优质青年教师。”正如祝群所说,当一天老师,一辈子都要为学生着想,当一天代表,走到哪里都要留心老百姓的需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帮建邺输送更多的青年教师,这就是我的初心。”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